談到吞嚥困難多數人的第一直覺就是「吃不了」,因為吃不了所以導致營養不良,進一步導致肌肉量不足,沒有肌肉力量更沒辦法吞嚥,形成惡性循環,面對這類的問題更是要復健。而語言治療姜老師表示,吞嚥困難影響的不只是營養攝取,若是在吃飯時嗆到或咳嗽,導致食物進入肺部,還可能引起吸入性肺炎。
吞嚥困難常見成因 看口腔期和咽喉期
吞嚥困難常見的症狀有哪些?姜老師指出,常見主訴為講話流口水、舌頭無力、飲食容易嗆咳,甚至因為胃食道逆流而嘔吐。但論起吞嚥困難的成因,姜老師表示要從吞嚥的4個階段開始談起,分別為口腔準備期、口腔期、咽喉期及食道期,其中最常出現吞嚥問題的是口腔期和咽喉期。
口腔準備期指將食物置於口腔,雙唇會閉合以防掉出,而後經由舌頭、下巴、兩頰相互協調做出咀嚼的動作,讓食物變成食團。口腔期則是舌頭將食團往後推送,引發吞嚥反射,若是咀嚼的力氣不夠或雙唇無力,就可能導致食團流出。咽喉期為啟動吞嚥反射的時候,此時會需要喉部上抬,若喉部上抬遲延或幅度不夠,容易造成嗆咳,食物跑至氣管。最後的食道期就是食團經食道進入胃中的過程。
吞嚥困難不只食道癌 改善口腔清潔最重要
然而說起吞嚥困難,多數人容易聯想到食道癌,但姜老師解釋,不只食道癌,頭頸癌、鼻咽癌、口腔癌也與吞嚥有關,另外有些病人是因為做過手術而導致吞嚥功能喪失,或是有傷口、腫瘤、聲帶難以閉合、中風等,也會需要透過復健改善吞嚥功能。
面對吞嚥困難,一般民眾又該如何防範?姜老師分享3點,首先是「姿勢」,坐正飲食、低頭吞嚥,有助於降低嗆咳風險。第二為「飲食習慣的改善」,不要邊吃飯邊看電視或說話,同質地的食物盡量一同食用。最後一點則是姜老師特別強調的,就是「口腔清潔」,當發生嗆咳或沒有吞好時,食團容易進到肺部,若口腔充滿細菌,掉入肺部的食團容易造成肺炎,嚴重可能致命,因此口腔清潔一定要確實。
文:醫淬思編輯部/ 柯芷筠
[elementor-template id=”6759″]
更多文章